非诉讼财产保全是一种针对违法行为人财产进行保护的措施,通过冻结、查封、扣押等方式,确保被执行人财产不被转移、隐匿,以保障执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或达成了和解协议,那么如何结案呢?以下将从不同方面给出回答。
首先,如果被执行人能够全额履行债务,即归还债务本金和利息,并支付相关费用,执行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结案申请。法院在核实履行情况后,会作出结案裁定并解除相应财产保全措施,执行程序结束。
其次,当被执行人在执行期限内无法全额履行债务,但与执行债权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双方共同确认债务金额、履行方式等事项,并取得法院的确认后,执行程序也可结案。法院会在和解协议生效后,根据协议内容做出结案裁定。
此外,如果被执行人虽未完全履行债务,但已经履行了部分债务,双方可以协商一致,就剩余债务达成还款计划。执行债权人需向法院提起附带请求变更执行形式的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据。法院会针对申请进行审查,在符合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决定是否变更执行形式,例如转为普通民事判决。一旦变更执行形式,也意味着财产保全措施解除,执行程序结案。
最后,如果被执行人在执行期限内未履行债务,且没有达成和解协议,执行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要求采取相应财产保全措施。在强制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突然付清了债务,执行债权人可申请终止执行。法院会核实付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结案裁定。
总之,非诉讼财产保全如何结案主要取决于被执行人是否履行了债务,以及是否与执行债权人达成了和解协议。不同情况下,法院会依法审查、核实相关事实,作出相应的结案裁定。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方需遵守法律规定,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