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财产保全费是否减半收取
发布时间:2025-04-18 00:00
  |  
阅读量:

财产保全费减半收取: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

前言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新修改的《关于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关于财产保全费是否减半收取的规定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解这一新规的详细内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财产保全费的现行收取标准是怎样的?为何需要减半收取?减半收取又将如何惠及群众?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财产保全费现行收取标准

在了解财产保全费是否减半收取前,我们需要先明白财产保全费的现行收取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财产保全费是根据保全财产的不同类型保全方式而定。其中,对金钱债权采取保全措施的,每件收取保全费50元;对其他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的,按照所保全财产的价值或估价额一定比例收取。财产估价额在6万元以上的,收取保全费200元,外加超出部分每3万元收取50元;财产估价额在10万元以上的,收取保全费400元,外加超出部分每5万元收取50元。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费用不包括司法行政机关为保全财产支出的实际费用,例如保存、保管、运输、鉴定等所发生的费用。

财产保全作为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性措施,在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防止被申请人逃避债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财产保全的实施也给被申请人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尤其是对那些经济状况较差的被申请人而言,缴纳财产保全费可能成为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就成为了一项有益的措施,以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为何需要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

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是人民法院为进一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减轻群众诉累而采取的积极措施。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特别是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原告作为申请人需要预交一定金额的财产保全费。虽然这笔费用在后续会按案件处理情况进行相应扣除或退还,但对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申请人而言,预交整笔费用仍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特别是对于一些涉贫案件,原告因经济拮据而难以负担高额的保全费,可能因此无法申请财产保全,从而导致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此外,也为了解决长期以来财产保全费标准偏高的问题。根据当前规定,财产保全费的收取标准较高,尤其是对财产估价额的计算方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的诉讼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法院的工作难度。因此,通过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可以有效降低申请人负担,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

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的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

了解了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的原因后,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一新规的具体实施步骤及注意事所事项。

第一步:确定申请人资格

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的申请人应为所有申请财产保全的当事人,但同时需要满足一定的经济条件。根据规定,申请人以及所扶养家属的月人均收入额应在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以下,才能享受减半收取保全费的福利。以北京为例,如果申请人家庭月收入低于2790元,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

第二步:准备相关材料

申请人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相关材料,以证明其符合减免条件。一般情况下,需要提供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低收入证明、申请保全的相关材料等。其中,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可以由申请人的居住地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出具,或由人民法院进行调查核实。

第三步:提出申请并审查

申请人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口头或书面的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申请,并说明理由。人民法院将根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对其经济状况进行审查,核实其是否属于经济困难的范围。

第四步:裁定并缴费

若申请人符合减半收取标准,人民法院将作出相应裁定,并通知申请人于收到裁定书之日起15日内预交半额保全费。超出期限未缴费的,视同放弃减半收取申请。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产保全费的减半收取并不会影响财产保全的生效。人民法院在收到预交的半额保全费后,就会依法采取保全措施,保证保全效力。

案例分析

该规定中关于经济困难的认定标准是比较宽松的,这就为群众享受减半收取保全费政策提供了便利。以王先生为例,他因借款纠纷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财产进行保全。王先生家庭月收入为2000元,明显低于当地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5倍,因此他向法院提交了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的申请。法院在审查其提交的低收入证明和社区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后,很快就作出裁定,要求王先生预交25元保全费,并及时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了保全。在王先生胜诉后,这笔保全费也将从债务人处取得,由王先生直接扣除。

结语

减半收取财产保全费,是人民法院顺应民心、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充分考虑了经济困难群众的诉求,有效降低了他们的诉讼成本,为他们争取到了更多的法律保障。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为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也彰显了人民法院及时回应群众需求、不断改善群众诉讼体验的负责任态度。未来,人民法院还将持续优化财产保全费收取方式,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