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的今天,很多人选择了购买价格相对低廉的安置房。但如果买到的安置房被法院查封拍卖,那么购房者该如何维权呢?法院是否有权查封拍卖安置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在了解法院是否能查封拍卖安置房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什么是安置房。安置房是指政府或开发商征用土地时,为安置被征地拆迁的居民而建设的房屋。安置房一般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被拆迁户,作为其失去原住房的补偿。
根据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对当事人双方争议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的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应当通知被保全财产的人,询问其意见,被保全财产的人认为不应当采取保全措施的,可以申请复议。
由此可见,法院是可以查封拍卖争议财产的。那么,安置房是否属于可以查封拍卖的财产范围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包括:(一)执行人所有的财产;(二)属于执行人部分或者全部所有的财产。
因此,如果安置房属于执行人名下的财产,法院是可以对其进行查封拍卖的。但是,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被拆迁人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应当将拆迁安置房屋的所有权证和其他合法权益证书交付被拆迁人。
这意味着,一旦房屋产权证和其他合法权益证书交付给被拆迁人,该房屋的所有权就属于被拆迁人,法院不能随意查封拍卖。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法院查封拍卖安置房的条件:
安置房属于执行人名下财产。如果安置房属于被执行人名下财产,法院可以依法查封拍卖。
安置房尚未办理产权证。如果安置房尚未办理产权证,那么该房屋的所有权尚未正式移交给被拆迁人,法院可以查封拍卖。
被拆迁人另有规定。如果在被拆迁合同或协议中,有规定允许法院查封拍卖安置房,那么法院也可以依法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的财产进行拍卖、变卖,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公告。人民法院应当在执行公告中载明执行依据、被执行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执行标的、查封财产的名称、种类、数量、质量、状况、评估价格、保留价或者起拍价等内容,并载明拍卖或者变卖的时间、地点。
展示。人民法院在拍卖或者变卖前,应当将财产原物向竞买人、意向受让人和利害关系人公开展示,也可以采取网络展示方式。
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的财产进行拍卖,应当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平台进行,但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不得通过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处置的财产除外。
拍卖或者变卖。人民法院在拍卖或者变卖财产时,应当邀请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利害关系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
交付价款、交付财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全部拍卖价款或者变卖价款后十日内,通知买受人或者受让人携带交款凭证、身份证明,到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交付手续。人民法院应当自通知买受人或者受让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买受人或者受让人交付财产。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法院是可以查封拍卖安置房的,那么在购买安置房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核实房屋产权。在购买安置房时,一定要核实清楚房屋的产权归属,是否已经办理了产权证。如果产权证尚未办理,那么该房屋可能存在被查封拍卖的风险。
了解房屋来源。安置房一般是政府或开发商征地拆迁后,用于安置被拆迁户的房屋。因此,在购买安置房时,要了解清楚房屋的来源,是否属于合法取得,避免购买到存在争议的房屋。
审查交易合同。在签订安置房交易合同时,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合法、完整、明确。合同中应包括房屋的具体情况、价格、付款方式、交付时间等重要内容。
选择正规渠道。在购买安置房时,要选择正规的房地产中介机构或开发商,避免通过个人渠道购买,以减少交易风险。
了解房屋政策。安置房的交易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政策影响,因此在购买前,要了解清楚相关的政策法规,避免因为政策变化而影响自身的权益。
小张通过中介公司购买了一套安置房,但中介公司并没有告知小张该房屋已经被法院查封。小张付完首付后,中介公司突然通知他无法办理过户手续。小张到房管局查询后,才发现该房屋被法院查封,无法过户。小张找到中介公司要求退还首付款,中介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小张只能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该案例中,中介公司隐瞒了房屋被查封的事实,导致小张遭受损失。在购买安置房时,一定要核实清楚房屋是否存在被查封、抵押等情况,避免购房风险。如果发现中介公司存在欺诈行为,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综上所述,法院是可以查封拍卖安置房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在购买安置房时,一定要谨慎,核实清楚房屋的产权归属、来源等信息,避免购房风险。如果遇到纠纷,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