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融资过程中,股权反担保是常见的担保方式之一。它是指出质人将自己的股权出质给质权人,一旦出质人无法履行债务义务,质权人可以依法行使质权,处置出质股权并优先受偿。股权反担保合同性质复杂,涉及公司法、合同法和担保法等多方面法律关系,因此合同条款的制定需格外慎重。
那么,一份完善的股权反担保合同样本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以下将为您逐一解读。
一份完整的股权反担保合同,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合同主体应明确写明担保权人(债权人)、担保人(债务人)和反担保人(股权出质人)的三方主体信息,包括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等。
在合同中需明确写出设立股权反担保的目的,即为了确保担保人履行其在《保证合同》项下的保证义务,反担保人自愿将其拥有的某公司股权出质给担保权人。
此部分需详细写明出质股权的具体情况,包括公司全称、注册资本、出质股权的数额、比例、性质(如是否为法人股、内部股等)、取得股权的方式及时间等。
明确写出股权反担保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质权实现费用和其他所有应付费用。
此部分需写明质权的设立时间及生效条件,如在什么情况下质权人可以依法行使质权。同时,也可约定质权人在质权设立后所享有的权利,如质权人有权就出质股权收取利息、股利、红利等。
明确写出质权实现的条件及程序,如在什么情况下质权人可以处置出质股权,同时约定处置方式,如协议转让、拍卖、变卖等,并写明质权实现费用由谁承担。
明确写出股权反担保的有效期限,包括从何时起至何时止,以及是否可以延期。
约定三方主体的违约责任,如反担保人未按约定办理股权出质登记手续或未配合质权人行使质权等,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
约定合同发生争议后的解决方式,如是否通过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并写明仲裁机构或诉讼法院的级别。
写明合同的生效条件,以及变更和解除合同需要满足的条件和程序。
在起草股权反担保合同时,除了上述基本内容外,还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股权反担保涉及《公司法》和《担保法》的多个方面,如《公司法》中关于股权转让的限制性规定,以及《担保法》中关于担保方式、担保责任等规定。合同中需确保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否则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股权反担保属于物权担保的一种,其设立应符合物权法的一般原则。如出质股权需符合《物权法》中关于出质物的要求,同时应遵守物权法中关于担保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一般原则。
股权出质登记是股权出质生效的必要条件。根据《公司法》规定,质权人应与反担保人共同到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登记机关办理出质登记手续,方能对抗第三人。因此,合同中需明确约定双方办理股权出质登记的义务及时间。
股权反担保的担保责任范围应明确写入合同中,如是否包括担保人的附属义务,是否以质权人实际实现的股权价值为限等。同时,也需明确约定担保责任超过主债权部分是否由质权人返还。
在股权反担保合同中,双方可对质权实现约定特殊条款,如质权人可优先以抵债方式取得出质股权,或约定质权人可将出质股权折价后用于抵偿担保债务等。
以下是一个股权反担保的实际案例:
某公司为取得银行贷款,由其股东提供股权反担保。股东将自己持有的公司50%股权出质给银行,并办理了股权出质登记手续。随后,公司无法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银行依法行使质权,通过拍卖方式处置了出质股权,并优先受偿。
在这个案例中,股东提供的股权反担保有效保障了银行的债权,在公司无法按期偿还贷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处置股权来实现自己的债权。因此,股权反担保是保障债权安全的一种有效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股权反担保合同样本的全面解析。股权反担保合同涉及多方利益关系,合同条款的制定需谨慎考虑,确保各方利益平衡。在起草过程中,建议各方充分沟通协商,必要时可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以避免争议并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