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各种商业活动频繁发生,而为了保障各方权益,法律对财产保全制度做了相应的规定。财产保全是一种有效的法律手段,它能为后续的诉讼或仲裁提供有力保障,防止对方在判决后无财产可执行的情况发生。不过,许多人对财产保全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尤其是它能不能冻结、阻止转移财产,我们不妨来好好解读一下。
财产保全是指为保证将来的民事判决或仲裁的执行,根据申请,由人民法院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以保证债务人或被执行人的一定财产不发生变更,以确保判决或仲裁生效后能够得到有效执行。财产保全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临时性措施,它与执行措施不同,执行是针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决,对被执行人强制执行;保全则是对可能发生法律效力的争议财产或证据采取的保护措施。
财产保全的类型有:
财产披露保全:披露债务人所有财产的情况。 财产查封、扣押、冻结保全:分别对不同类型财产采取的保全措施。其中,冻结保全适用于资金账户,即不准债务人处置、转让账户内的财产。 禁止令保全:禁止债务人处分、转移其财产的行为。 先给予后归还保全:即先向申请人给予一定数额的款项或有价证券,然后在执行时归还。 其他财产保全:如对有价证券的保全,由法院收缴有价证券,交申请人保存,或由债务人将有价证券交存于指定的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将有价证券交法院保存。申请财产保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有根据的诉请:即申请人对债务人提出诉讼请求,且该请求有事实依据。 可能发生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情况:如果债务人可能转移或隐匿财产,或因其他原因导致判决无法执行,就可以申请财产保全。 申请保全与本案请求有相应关系:即保全财产与本案争议财产相关,例如请求返还借款,可以冻结债务人在借款时的银行账户。 说明被保全财产的情况:申请人应当对被保全的财产情况尽可能作出详细说明,便于法院采取相应保全措施。 提供担保:财产保全可能导致债务人遭受一定损失,因此申请保全时,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例如提供与保全数额相当的财产或有充分偿付能力的保证人。财产保全的程序则包括:
准备材料:申请人应当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担保材料、财产保全理由、财产情况等。 申请保全:向法院提交材料,并缴纳保全费。 法院审查:法院对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准予保全。 采取保全措施:法院若准予保全,则根据财产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通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解除保全:保全措施一般在案件结案后解除,但申请人可以因情况变化,申请提前解除保全。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冻结保全就是不许被保全人动用其银行账户内的存款,也就是“冻结”在账户中的资金。在冻结账户后,被保全人仍可查看到账户余额,但无法进行转账、取现等操作,从而达到阻止其转移资金的目的。
例如,甲向法院申请对乙的银行账户进行冻结保全,乙账户内有100万元存款。在冻结后,乙虽然可以看到账户里的钱, pero 是无法将这100万元转账到自己或其他人名下的账户,也无法提取现金。如果乙确实需要用钱,可以向法院申请解冻部分资金,在保证保全金额不受损的情况下,法院一般会同意解冻。
禁止令保全就是不许被保全人实施一定行为,其中就包括禁止转移财产。例如,甲乙之间有笔借款纠纷,甲担心乙会将房屋转让给他人,就向法院申请禁止令保全,禁止乙在诉讼期间转移、处分该房产。若乙违反禁止令,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甚至面临强制执行的风险。
以日本某公司与我国某公司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为例。日本公司因我国公司违反合同约定,向北京一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要求禁止我国公司转移、处分一定金额的财产。法院同意了保全申请,并采取了禁止令的保全措施。在后续的审判中,因我国公司确实存在违约行为,最终判决其向日方支付相应的违约金,而因有禁止令保全在先,确保了我国公司在判决后仍有足够财产执行判决。
1. 申请保全须谨慎
:财产保全虽然是保障权益的有效手段,但申请人也应当谨慎使用。若无充分证据证明债务人有转移财产行为,或对被保全财产范围估计不准确,就可能导致保全申请被驳回。此外,保全对债务人也有较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其经营困难,因此不应滥用保全。
2. 充分准备材料:申请财产保全时,应当提供详细的财产情况、保全理由等材料。在实践中,由于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充分,导致保全申请被驳回的情况并不少见。
3. 选择适当的保全方式:不同的财产情况选择不同的保全措施。例如,对资金账户采取冻结保全,对房产实施禁止令保全。
4. 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财产保全可能给债务人造成损失,因此法院一般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以承担债务人因保全受到的损失。若提供金钱担保,应当一次性缴纳;若提供保证人,则应确保其具有充分的偿付能力。
5. 及时申请解除保全:若保全理由消失,或因情况变化导致保全对自己不利时,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例如,申请人已获得债权,或因其他原因不希望继续保全。
6. 注意保全期限:财产保全一般在案件审结后解除,但最长保全期限为六个月,若案件超出该期限仍不能审结,应当向法院申请延长保全。若超出一年尚不能结案,则应当解除保全。财产保全作为民事诉讼中一种重要的法律手段,在为申请人保障权益的同时,也对债务人的财产权利予以一定限制。因此,双方均应当合法、合理使用保全措施,法院也应当严格审查、妥善采取。对于申请人而言,了解财产保全的相关规定,提供充分的材料、选择合适的保全方式、谨慎申请,才能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而债务人一方也应了解财产保全的程序和影响,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运作自己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