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函,又称为保函、担保函,是一种在商业交易中常见的担保方式。它是由银行或保险公司发出,保证承诺人按照合同义务进行履约,并在不履行义务时向受益人支付相应的金额。
当承诺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受益人通常会提供履约保函作为担保,以确保自己的利益受到保护。然而,如果履约保函无法回收,受益人将无法获得应有的补偿,极大地削弱了她们在交易中的保障。
1. 沟通:如果您发现履约保函没有按预期到账,第一时间与发出方取得联系。请咨询是否有技术故障或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看是否还需要重新发送。
2. 法律手段:如果沟通无果,可以寻求法律援助。首先,查看履约保函合同中是否有明确规定未及时回收的后果以及适用的法律条款。然后,咨询专业律师,通过相关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3. 寻求替代方式:如果时间紧迫或法律纠纷过程复杂,受益人可以考虑寻找替代担保方式。例如,可以要求承诺人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工具,如银行担保信用证等。
1. 确认可靠性:在交易开始前,仔细评估发出方的信用状况和可靠性。选择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银行或保险公司作为履约保函的发出方,减少风险。
2. 合理安排期限:在履约保函合同中,明确约定回函时间和送达方式,并确保双方共同受到约束,以避免因时间问题而导致的纠纷。
3. 定期跟进:在履约保函发送后,及时与发出方进行沟通和确认,确保其及时回收并有效执行。
履约保函是商业交易中的一种重要担保方式,确保了受益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权益。然而,如果履约保函回不来,将给受益人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在面临问题时采取积极的解决方法。
1.《信用证与国际结算》(第六版) 吴贞芬、钱力编著
2.《商业银行信用证及保函实务》 陆北斋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