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投标保函是一种常见的招投标文件,用于向投标人提供担保,保证投标人在中标后能够履行合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可能会遇到需要对投标保函进行补遗和增加修改的情况。
何为补遗
补遗是指在原有投标保函的基础上,添加、删除或更正一些具体信息,以满足招标人的需求。补遗通常发生在投标截止日期之后,却在开标前的特殊情况下进行,例如:非法死亡、商业报价错误、资质要求不符等。
补遗的流程
补遗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发布补遗公告:招标人应当及时发布补遗公告,明确补遗事项和要求,同时通知已经提交过投标文件的各投标人。
- 准备补遗文件:招标人根据具体要求,编制补遗文件,其中应包括补遗内容、原因说明、截止时间等。
- 通知投标人:招标人通过书面形式或电子邮件,通知已经提交过投标文件的各投标人进行补遗。
- 接收补遗文件:投标人按照要求准备并提交补遗文件,确保在补遗截止时间之前完成。
- 评审补遗文件:招标人依据补遗文件,全面评审并核实其合规性。
- 结果公示:根据评审结果,招标人发布补遗结果公示,并通知相关投标人。
增加投标保函
除了补遗外,有时候招标人还可能需要新增投标保函。常见情景包括:
- 原投标人因各种原因无法提供有效的保函。
- 投标人提供的保函未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
- 投标人更换或新增了担保机构。
具体措施
针对增加投标保函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向新的担保机构申请投标保函。
- 与原保函机构沟通,修改现有的投标保函。
- 如有必要,重新提交更新后的投标文件。
结束语
补遗和增加投标保函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常见的情况。招标人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操作,并确保公平、公正地对待各投标人,并维护项目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