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知识
财产保全交多少费用
发布时间:2025-04-29 19:27
  |  
阅读量:

财产保全,这笔费用怎么算?

财产保全是司法程序中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它能有效防止债务人转移或隐匿财产,确保将来的执行顺利进行。当我们遇到需要申请财产保全的情况时,往往会关心需要为此支付多少费用。那么,财产保全交多少费用呢?这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财产保全是什么?

财产保全是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诉讼过程中,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损害,依法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的暂时扣押、冻结或者其他处理措施。

通俗来说,财产保全就是法院在受理案件前或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涉案财产采取的暂时保护措施,以防止财产被转移、隐匿或毁损,确保将来判决能得到实际执行。

财产保全费用的计算标准

《民事诉讼法》第109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向申请人发出民事裁定书,并按照规定收取费用。财产保全费按照申请保全财产的价值或者请求保全数额的百分之五缴纳。

由此可见,财产保全费用是按照申请保全的财产价值或请求保全的数额来计算的,具体标准为百分之五。

费用缴纳及退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申请进行审查后,应当通知申请人及时缴纳财产保全保险、担保或者现金。申请人逾期未缴纳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申请。

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在接受财产保全申请后,会先对申请进行审查,然后通知申请人缴纳相应费用。如果申请人未能及时缴纳,人民法院会驳回申请。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7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后,执行程序终结或者申请人撤回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执行人请求解除保全。人民法院解除保全后,财产保全申请人缴纳的财产保全保险、担保或者现金,人民法院应当在扣除实际支出的保全费用后,退还财产保全申请人。

因此,在执行程序终结或申请人撤回执行申请后,人民法院会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并退还申请人缴纳的费用,但会先扣除实际支出的保全费用。

举例说明

例如,在某起合同纠纷案件中,原告担心被告转移财产,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保全被告名下的一套房产和银行账户资金。该房产市场价值为200万元人民币,银行账户余额为50万元人民币。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需要向法院缴纳的财产保全费用为:

房产保全费用:200万元×5% = 10万元人民币 银行账户资金保全费用:50万元×5% = 2.5万元人民币

总费用:10万元 + 2.5万元 = 12.5万元人民币

申请财产保全需谨慎

虽然财产保全可以有效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但申请财产保全也有一定的风险和成本。除了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外,如果申请保全的财产价值明显超出债权额度,可能会导致被执行人因财产被过度冻结而无法正常运转,甚至面临破产风险。因此,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利益,谨慎评估保全范围和金额。

此外,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也会对财产保全措施进行审查,如果认为保全措施不当或超过必要范围,可能会裁定解除保全。因此,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避免因保全错误而承担不利后果。

总之,财产保全是一项重要的司法保障措施,在申请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谨慎评估,合理使用。同时,也需要了解相关的费用标准和缴纳流程,避免因费用问题而影响保全措施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