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处分或变卖、转移的行为。
财产保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债权人的权益,避免判决难以执行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不当或滥用,会对被申请人的财产造成损失。因此,当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遭受损失时,能否获得赔偿,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造成财产保全损失?又该如何获得赔偿呢?我们将一一解读。
财产保全损失,通常是指因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而给被申请人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因人民法院错误采取保全措施,导致被申请人财产受损或贬值;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申请人又撤回起诉,或法院判决被申请人胜诉;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达成和解,或申请人放弃请求,导致保全措施解除;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不当,如保全金额过高或保全范围过大,导致被申请人无法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经济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错误的,应当解除保全并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获得赔偿呢?
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确有错误。错误包括:错误采取保全措施,如没有采取必要保全措施导致生效判决难以执行,或没有保全必要的情况下仍采取保全措施;错误裁定采取保全措施,如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理由不成立或不充分;错误执行保全措施,如保全的财产范围、金额等与裁定不符。 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遭受直接损失。这里的直接损失,是指与保全措施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损失,包括财产的实际损失和应该获得的利益。间接损失,如因保全导致的生产经营中断、商誉损失等,一般不予赔偿。 存在过错。人民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时存在故意或过失,如故意滥用职权,或因重大过失导致保全错误,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人民法院在现有证据范围内已经尽到审查义务,但因被申请人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证据导致保全错误,人民法院不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错误,被申请人请求解除保全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经审查属实,应当裁定解除保全并赔偿损失。那么,具体的赔偿程序是怎样的呢?
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被申请人提出申请。被申请人发现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损失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解除保全并赔偿损失。申请时,需要提交相关证据,证明财产保全错误和所造成的损失。 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收到被申请人的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查。如果发现财产保全确有错误,应当及时裁定解除保全。如果被申请人同时请求赔偿损失,人民法院需要进一步审查损失情况。 人民法院组织协商。人民法院在审查过程中,可以组织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协商。如果双方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协议内容裁定赔偿损失。如果协商不成,人民法院将继续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裁定是否赔偿损失。 人民法院裁定赔偿。人民法院审查确认财产保全错误,且被申请人遭受直接损失,并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将裁定赔偿损失。裁定书中,将明确赔偿金额和赔偿方式。如果被申请人对裁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或上诉。 人民法院执行赔偿。人民法院裁定赔偿损失后,如果申请人不履行赔偿义务,人民法院将强制执行。人民法院可以扣留、提取申请人的银行存款,或拍卖、变卖其财产,所得款项将用于赔偿被申请人的损失。小张与小李因经济纠纷发生争议,小张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小李名下银行账户100万元。人民法院审查后,裁定冻结小李名下银行账户50万元。随后,小张又撤回起诉,小李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解除保全并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审查发现,小张在申请保全时,提供了虚假证据,夸大了债权金额。同时,因小李的银行账户被冻结,导致其无法正常周转资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人民法院最终裁定,解除对小李银行账户的冻结,并赔偿小李经济损失30万元。
作为被申请人,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避免或减少财产保全损失呢?这里提供几个建议:
及时提出异议。被申请人发现财产保全错误时,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请求解除保全。如果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可以申请复议或上诉,避免错误保全持续造成损失。 提供充分证据。被申请人提出异议时,应提供充分证据,证明财产保全错误,或保全金额、范围过大。如果被申请人无法提供充分证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或申请保全担保,减少损失风险。 积极协商和解。被申请人可以与申请人积极协商,争取和解,或要求申请人提供保全担保。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人民法院将解除保全,被申请人可以避免进一步损失。 依法申请国家赔偿。如果人民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时存在故意或过失,导致财产保全错误,被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要求人民法院赔偿损失。总之,财产保全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但是,在使用时也需要谨慎,避免对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果因财产保全错误造成损失,被申请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并赔偿损失。同时,被申请人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